close


為人父母,能為子女做出多大犧牲;付出多少代價?一個人為憧憬的未來,能如何


不顧一切將人性拋諸腦後,搏命實現夢想?未曾親身經歷,確實難以考驗自我的潛


能極限,然而這何嘗不教人心存感恩,萬幸於我們不需面對人生最殘酷的考驗。一


部小說讓我們透過文字,看到不同民族文化、社會型態,所架構出一個挑戰人性的


驚人故事,它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人性的各種面向,與透過不同角度探索人心底層的


晦暗地帶……。


 


與丈夫分居的西濟妲,假日只能帶著三歲的兒子米卡斯到幼兒園的遊戲場玩沙子。


陌生女子在圍牆邊主動拿巧克力吸引男孩,讓西濟妲又驚又怒。這是她記得的最後


一件事。在醫院醒來的西濟妲,手臂裹著石膏,酒醉不省人事繼而從樓梯跌落的


她,只引來醫護人員鄙夷的仇視,然而腦震盪的後遺症,除了苦尋記憶的混沌,不


知去向的兒子更讓她驚覺,一切都在有心人的掌控中。


紅十字會的護士妮娜接獲朋友卡琳的電話請託,到中央車站的置物櫃取回行李箱,


不料裡頭竟是一個赤身裸體的小男孩,昏迷的男孩激起妮娜的專業反應,不僅需立


刻搶救,男孩的身世之謎;綁匪的企圖,讓妮娜不得不捲入一場生死之鬥。


卡琳的富商老闆楊恩,在誤點的飛機上心急如焚地打電話給她,囑咐她依約付上一


皮箱的美鈔,未料一念間,改變了所有該發生與不該發生的事,造成一場錯綜複雜


的糾結……。


 


這部故事背景橫跨丹麥與立陶宛的犯罪小說,風格相當獨特,雖屬犯罪類型,執法


人員尚稱不上是個角色;好人與壞人沒有一定的標準;罪責與懲處由人性來判斷;


愛的力量能殺人也能救人,所幸公理終將歸屬正義的一方。


故事的敘事方式也獨樹一格,採多線同時進行,交錯編織的過程猶如拼湊一幅稍有


難度的拼圖,讀者只能一片一片細細琢磨推敲,也彷彿觀賞一部電影,不斷切換的


畫面,讓觀眾理解各條軸線同時發生的事情經過,再極富巧思地將各路人馬定格在


同一個畫面裡,闔上書,不得不由衷讚佩作者的結構組織能力。


 


透過一起孩童綁架案,我們讀到的是東歐國家的社會型態,同屬歐洲的兩個國家確


有完全迥異的社會價值觀。中產階級與社會邊緣人的強烈對比──錢可以幫人圓


夢,它能構築城堡,卻不能創造生命;它能繪製幸福家庭的藍圖,卻容易使人蒙蔽


良知──是本書就角色定位的一大特色,也是這部小說黑色幽默的主要成份。在閱


讀過程中,我們能透過各種角度、層面去觀看同一事件的各參與者內心的衝擊及應


對的能耐,從而反觀他們深埋心底不為人知的過去,然而作者別有用心地點到為


止,儘管故事恰如其分地畫下句點,卻不免留下令人不勝唏噓的慨然。


 


 


 


本文曾發表於布布為營.書影為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