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tImage  

 

因為對《微妙的平衡》一書的喜愛,得知作者將有新書問市,在百忙之中仍決定重新加入休兵一年的試讀激戰,很榮幸能有機會再睹羅尹登.米斯崔的文學風采。然而,許是前作留下的深刻印象,在閱讀本書的過程心裡時而忐忑不安、時而戰戰兢兢──害怕故事人物再成為社會制度、宗教信仰的供品,更擔心劇情失控的發展,讓人不知不覺嚇出一身冷汗。因為故事背景依舊是印度──這奇妙的國家有將任何人事物發展成荒謬至極的先天條件──往往在我們眼裡的荒誕,在這裡卻是大環境的必然現象,只要做好心理準備,必能大開眼界。

 

《棄養計畫》的原文書名:Family Matters,顧名思義故事的主軸在家庭問題…。身為大學教授的納里曼有個相戀十一年的女友露西,卻因種族、宗教因素被迫放棄,父母並安排一位育有兩名子女的寡婦雅斯敏與他成親,婚後生下女兒羅珊娜,原來該是美滿的家庭,在露西陰魂不散的糾纏下導致悲劇收場。

納里曼用畢生積蓄買了一間小公寓,送給羅珊娜當結婚禮物,自己與兩名繼子女賈爾、庫蜜住在幸福華廈的大宅裡。十五年後,患有帕金森氏症的納里曼一次在外出散步時跌斷了腳踝,庫蜜在無法忍受把屎把尿與新仇舊恨的糾結中,把納里曼塞進羅珊娜的小公寓裡,原本甜蜜的小家庭從此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,生活條件每下愈況──兩個懂事的兒子得輪流睡在陽台搭起的帳篷裡;女婿葉札德並動起邪念改善窘迫的經濟;恩愛的小夫妻更爭吵不斷……。

 

米斯崔一貫的細膩筆觸,不疾不徐地平鋪直述,結構簡單卻由複雜的巧合所連結,因此劇情常有出其不意的發展。《棄養計畫》將三代緊密的親情透過小人物的平實生活,讓讀者一窺人性的脆弱面,且就不同年齡層的掙扎與糾結;面對不同困境的無助與恐慌,作者寫來鞭辟入裡,讀來令人既心酸又無奈。文中除了故事張力激起的情感轉移,教人反思己身未來將面對的各種現實問題──如何從中取得平衡不僅是人心的一大挑戰,也是人生難逃的課題。

書中人物的刻劃更是此作最耐人尋味的賣點,其中以女婿葉札德的心境轉折最是有趣,即便最後的轉變諷刺地令人感嘆,但命運這玩意兒豈非微妙難捉摸的;納里曼則是一個最教人心疼的角色,一輩子當爛好人,卻讓自己的一生充滿矛盾與衝突,最後伴隨生命尊嚴一點一滴的流失步步邁向死亡;結局由羅珊娜的小兒子杰漢格來講述,讓整部小說的感傷指數標到最高點,讀著讀著不禁教人熱淚盈眶,這故事中最溫暖的小天使是全書最為巧妙的安排,讓生命的議題在誕生與死亡中更顯意義並達到微妙的平衡。

 

生老病死是人生的階段旅程,但人們常會忘記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老、也會病、也會死(即便棺材裡裝的是死人而非老人),且我們往往不會意識到老死之前的病痛才是人生最艱難、最無助的考驗,除非你曾陪長輩走過這最後一段。盡孝,不是講道德,更不是談責任,而是一種反哺的天性與本能;是一種珍惜親子之緣、感念養育之恩最純粹的表達方式。多陪陪父母親,讓彼此了無遺憾……。

 

感謝柿子文化與金石堂網路書店提供試讀機會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202399906612360/?previousaction=join&source=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